說明
房陵大長公主墓形制屬於唐代典型的斜坡墓道帶過洞天井墓。由於破壞較為嚴重,墓內壁畫大多殘落,只在最後一個天井、前甬道、前墓室、後墓室等處共存人物畫27幅,均為姿態各異、相對獨立出現的侍女圖。
此幅〈持花男裝侍女圖〉繪於前甬道西壁。侍女頭戴黑色襆頭,身穿棕紅色翻領開胯胡袍,下著淺色條紋緊口褲,腳穿柔軟輕便線鞋。腰間繫有革帶,帶上掛著鞶囊。左手置於胸前,右手舉一枝萱草花,姿容健康而豐滿,神情嫻雅而專注。
侍女頭上所帶的黑色裹巾為襆頭。襆頭是一種包頭用的巾帛,早在東漢時期,就流行這種裝束。至魏晉以後,巾裹更加普及,幾乎成為男子的主要首服。到北周武帝時,將這種幅巾作了修改加工,「裁出腳,後襆發,故俗謂之『襆頭』」。也即是將幅巾四角裁成帶狀,以兩帶繫腦後垂之,另外兩角反折向上繫於頭頂,故襆頭又被稱為「折上巾」。唐代是襆頭的盛行時代,襆頭樣式也富於變化,巾子由低到高,先後經歷了「平頭小樣」、「武家諸王樣」、「英王踣樣」和「開元內樣」。襆頭後面的兩角也有長、短不同的形制和軟角、硬腳之分。襆頭袍衫是隋唐時期男子在一般場合最主要的服飾,同時也深受唐代女性的喜愛。從出土的眾多唐代頭裹襆頭的女性形象中,我們也可一窺唐代女性標新立異、大膽追求的瀟灑風姿。